立春 & 雨水(2月)
特点:天气回暖,但乍暖还寒,昼夜温差大。
管理重点:保胎、防流。
保暖:继续做好产房和圈舍的防寒保暖,防止“倒春寒”侵袭。
保胎:此时是怀孕母羊(尤其是晚春产羔的)后期,要避免惊吓、拥挤和滑倒,防止流产。
营养:逐步增加优质干草和精料补充,但不宜过快换青料。
防疫:进行春季驱虫和疫苗(如羊痘、口蹄疫)的准备工作。
惊蛰 & 春分(3月)
特点:万物复苏,草木萌动,寄生虫也开始活跃。
管理重点:接羔、防疫。
接羔护幼:进入产羔高峰期,做好接产、羔羊护理(吃足初乳、保暖防潮)。
全面驱虫:此时是驱除体内外寄生虫(线虫、绦虫、疥螨等)的黄金时期。
逐步放牧:从舍饲逐渐转向放牧,选择阳坡草场,避免羊只采食带霜或露水的草,防止胀肚。
补硒补镁:预防“白肌 bing”和“青草抽搐症”。
清明 & 谷雨(4月)
特点:气候温和,雨水增多,青草旺盛。
管理重点:育羔、换料。
羔羊管理:抓好羔羊的补饲和断奶工作,训练其采食精料和干草。
科学放牧:实行“跑青”(即让羊多运动,有选择地吃草),防止“贪青”过食引起腹泻或酸中毒。应先在圈内喂些干草再出牧。
防止潮湿:勤换垫草,保持圈舍干燥,预防羔羊痢疾和寄生虫病。
立夏 & 小满(5月)
特点:气温显著升高,进入抓膘的关键时期。
管理重点:抓膘、剪毛。
充足放牧:延长放牧时间,保证羊只吃饱吃好,快速恢复体膘。
药浴剪毛:对绵羊进行剪毛(或药浴),山羊进行梳绒,防止中暑和寄生虫。
充足饮水:保证清洁、充足的饮水,并在水中适量加盐。
芒种 & 夏至(6月)
特点:天气炎热,雨水多,湿度大。
管理重点:防暑、防潮。
防暑降温:避免在中午最热时放牧,实行“早出晚归,中午休息”。保证羊圈通风良好,搭建凉棚。
防治蚊蝇:及时清理粪便,喷洒药物,减少蚊蝇骚扰,预防疾病传播。
注意防潮:防止饲料发霉变质,保持圈舍干燥,预防腐蹄病。
小暑 & 大暑(7月)
特点:进入一年中最热的“三伏天”。
管理重点:抗热应激。
以舍饲为主:高温天气可减少放牧,以早晚舍饲为主,供应优质青绿饲料。
保证饮水:饮水必须充足、清洁,可添加电解多维或藿香正气液等防暑药物。
勤检体况:密切观察羊只精神状态,防止中暑。
立秋 & 处暑(8月)
特点:暑热渐消,秋高气爽,是羊只抓秋膘的第二个黄金期。
管理重点:抓秋膘、备配种。
加强放牧:充分利用秋后籽实成熟的草场,让羊只蓄积脂肪,为过冬和配种打下基础。
准备配种:对种公羊和母羊加强营养,确保以最佳体况进入繁殖期。
秋季驱虫:再次进行驱虫,保证营养用于长膘。
白露 & 秋分(9月)
特点:天气转凉,昼夜温差大。
管理重点:配种、防疫。
集中配种:此时是羊只最佳配种季节,做好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,以保证母羊在冬春季节产羔。
防疫保健:进行秋季防疫,如口蹄疫、小反刍兽疫等疫苗的接种。
储备草料:开始大量收储青干草、农作物秸秆等过冬草料。
寒露 & 霜降(10月)
特点:气温下降迅速,开始有霜冻。
管理重点:保胎、防寒。
合理放牧:改为“晚出早归”,避免羊只采食带霜冻的草料和饮水。
补饲精料:对怀孕前期的母羊和育肥羊加大精料补充。
修缮圈舍:封堵风口,准备越冬。
立冬 & 小雪(11月)
特点:冬季正式开始,地冻草枯。
管理重点:舍饲、保膘。
转为舍饲:全面进入舍饲阶段,喂给优质干草和精料。
饮温水:绝对禁止饮用冰水冷水,必须提供温水,防止流产和掉膘。
防寒保暖:在圈舍内铺足垫草,防止贼风。
大雪 & 冬至(12月-1月)
特点:天寒地冻,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。
管理重点:御寒、保胎。
加强营养:增加能量饲料(如玉米)的供给,帮助羊只抵御严寒。
护理孕羊:此时母羊进入怀孕后期,要精心照料,防止拥挤、滑倒导致流产。
适当运动:在天气晴好的中午,可将羊群赶到运动场活动,增强体质。
小寒 & 大寒(1月)
特点:严寒期,也是产冬羔的时期。
管理重点:接产、御寒。
准备接产: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和保温,准备好接产用品。
羔羊护理:确保初生羔羊能及时吃到初乳,并做好保暖工作,是提高羔羊成活率的关键。
勤扫圈舍:保持圈舍清洁干燥,减少疾病发生。
总结
二十四节气养羊的核心思想是 “顺应天时,因时管理” 。通过把握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和羊只的生理需求,提前做好准备,抓住关键环节(如春防、夏暑、秋配、冬保),就能实现科学养殖,让您的羊群健康茁壮,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。